測試底板:Nittaku 碳吉他
測試硬度:正手47度、反手45度
對照組:
正手Yasaka R7 max、反手Yasaka R7s max
正手VTEC VI #7 43度、VTEC VI #7 #41度
這張台灣製造的皮,屬於澀中帶黏,海綿厚度只有2.0mm一種
是微弱的黏性,摸上有點黏手的感覺,比#7還黏一些些,上膠與#7類似很軟Q
海綿是內能海綿,內能感頗明顯,有可能是因為硬度比#7高不少,再加上是針對新球設計,指壓覺得很柔
硬度只有高硬度的三種:45、47、49
整體重量比R7輕、比#7重
是針對40+新球設計的一款膠皮
第一次試打的時候(舊球),沒有像#7是打在矽膠墊上,而是一種硬而脆的手感
彷彿吃球有層次性,一層一層的撞進去再很快的噴出來
弧線比#7還要再更高更拱些
速度比#7快了不少,但我聽說打舊球會比較慢
因此我第三次打的時候有拿新球來測試,感覺上反而是新球比較慢
這可能跟底板以及打摩比例有關,因為碳吉他打法上撞擊比較多
而我觀看近期國際巡迴賽中,那些職業選手也是把撞擊比例拉高
且我平常打球時,曾經有些人看我用新球練習時,感覺到新舊差異對我不是很明顯
綜合以上,新球要主動發力,以及撞擊偏多
當我打到第四周~一個月左右的時候(每周約打18~20小時)
明顯感覺到當初那種硬脆手感不見了,而是一種類似於#7軟咬的手感
咬得時間有點長,但又不像#7那樣明顯很長,算是比較接近中間值吧
也有可能是因為硬度比我打的#7還高,所以導致咬球時間較短
速度沒有什麼變化,但是因為好咬,旋轉和控球有比較好一些
即使平常都是用舊球來打多球和單球,偶爾拿新球打比賽,這時候新球對我而言也跟舊球差不多了
我想,或許這是VTEC皮的特點,需要一些時間來覺醒,剛貼上的時候都不是最好打的時候
(後來發現是打習慣了,掌握住#8打法後會感覺不太到第一次接觸的脆,而且能吃住球後就會有軟Q軟Q的感覺)
原本用#7打新球的時候,我覺得除了速度旋轉下降之外,另一個明顯的差異在於擺短
用打舊球的方式去擺短,#7較難擺,很容易半出台
但是#8就能很確實的擺出短球
假設R7是100來與#7比,我的感覺如下(約略值):
速度75
旋轉110
控制130
與#8(47度)比,我的感覺如下(約略值):
速度100
旋轉130
控制120
由於我是R7→#7→#8的順序打
因此我#8的數據是依照#7的印象來比,再以R7來比
所以數據上可能略有失準
但是可以很明顯感覺到,#8比#7快了很多,旋轉也強上不少,控制因為硬度較高而略差一些
與#7不同,#8能夠更主動的去進攻,能一板比一板重的去壓制對手
發力攻擊的時候,咬球咬得很緊,即使是反拉也能夠壓得住球
第二十屆輔大盃男子個人雙打,我就出現不少反拉直接得分
而且過去的弧線很低,落點又深速度又快,對手幾乎都是來不及反應
以我換皮才一個月多一點點的時間,算是非常好適應的一款皮
與10月下旬用#7打的淡大盃有很明顯的性能差異 (淡大盃輔大盃都是用nittaku 40+新球)
這次輔大盃雙打能打進八強,除了勤練之外,#8可說是功不可沒
留言列表